翁永曦:乡村振兴要有一个依赖、具备两个必要条件、满足三个诉求

6月17日,长三角农业一体化发展大会暨中国农民企业家联谊理事会在武家嘴国际大酒店隆重召开。大会旨在总结推广长三角地区乡村振兴好的经验做法,促进区域合作和提成组织化程度,为社会各界投入乡村建设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从而助力长三角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提升。


为更好地分享会议精彩内容,「品牌农业参考」作为此次大会官方媒体,特推出系列报道。本文整理、总结了中国农民企业家联谊会顾问翁永曦先生围绕乡村振兴的主旨演讲,与各位一起分享。


翁永曦:乡村振兴要有一个依赖、具备两个必要条件、满足三个诉求


简单谈三个方面

首先农业的特点受自然气侯影响大,自然条件的制约大。作为有生命物质的连续性生产,它没有办法分段组装。另外,农业的收益与最终成果息息相关,很多地方丰产了未必丰收,所以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主导趋势还都是以家庭经营为主。当然也更需要与外部合作,就是说在更广义的层面上发展合作。


农业现代化既要一体化,也要多样化。大有大的好处,搞一体化,信息、技术、物流,包括产前、产中、产后方便的服务,省力、省时,能提高效率和效益。但是小也有小的必要,多样化,中国人多地少,地形复杂,习俗不一,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可能一个模式,我们各个地方搞特色农业、旅游农业,搞康养产业、水产畜牧、禽类林产,但是有些地方人口要迁出来,恢复生态,通过电商让农产品销售出去,让城里人旅游进来。


在都市圈内的乡村可以依靠交通便利,将农村开发营造成满足城市市民各类需求,包括环境、生态、空气、饮食、康养各种需求的大市场。


第二点,中国仍然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村人口大量地流向城市,尤其青壮年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农村老人务农,土地撂荒,耕地上栽种树苗省事,村落凋敝,并非个别现象。所以,在全国性农村扶贫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后,中央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乡村振兴我个人感觉需要具备两个必要条件,满足三个诉求,还要有一个依赖。


两个必要条件:

1、要有支柱产业。

2、要有带头人。


没有支柱产业就没有稳定的就业,而没有造血机能的地方必然衰落,没有乡村振兴的带头人,就无法将散沙一盘的农民组织起来、将未来的蓝图落实在现实的土地上。


三个诉求:

1、让年轻人回来,没有年轻人建不起新农村。

2、让鸟儿回来,这意味着生态环境的修复。

3、让民俗回来,让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而不是城镇。


90后、00后的年轻人多数而言是有效率的一代,玩得痛快,干得拼命,排斥束缚,寻求自在,我问过乡下一些村干部、乡干部,安徽一个乡向本乡毕业外出务工的几百个青年人,中学毕业生,发出一个问函,什么条件你想回来?出乎意料的,排在头四位的居然是:

1、问有没有WiFi?

2、问有没有快递?

3、问有没有食堂?

4、问有没有幼儿园?

收益的衡量排在第五位之后。


一个依赖:

乡村振兴有一个基本的依赖,或者说前提,如何扶植乡村的龙头企业,如何解决资金资本下乡,如何解决各类人才流向农村,这意味着乡村振兴要依赖现行体制机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


第三点,中央、省、市、县这四级,县一级是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着力点,能否办成事看县,这几年我到不少地方,跟县里的干部、乡里的干部包括村民聊天,县级的主官普遍反映三个问题:


1、顶层设计过多,通常脱离实际,从上到下一个要求,一个标准,按一个口径审查、督查,很难根据实际情况静下心来,持续性地按实际情况去做,县里所有的精力都跟着上面走,上面要求又太微观、太具体,没有时间、没有精力,也没有钱去办实事。


我们把中国的地形图和世界地形图放在一起对比一下,就会发现中国地理是世界地理的浓缩版,江湖河海,高原丘陵,沙漠戈壁,山地平原,无一不有,文明文化发展程度不同,因此划一治国的局限性、片面性就会很大,一份中央文件很难指导东西南北差异性很大的中国,只能放出空间,让各地官员因地制宜,分类施制,不搞一刀切,不搞齐步走。


当年中央搞土地改革的时候,发过一份文件,如何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40条,有一份指示,毛泽东同志专门在这条指示上加了一段话,这段话的原文是“如果在县里、区里、村里,有些同志不赞成我们中央的条条,想破坏它,那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你的村子里完全照我们写的去做,不调查实际情况,不考虑怎样适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就不是实事求是,完全照搬中央的条条框框就注定失败”。


2、基层还反映,第二个问题就是条条专政,各行其是,矛盾问题都发生在块块上,条条应该为块块服务,但是各个条条各有各的资金来源,各有各的规定,无法统筹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块块上,而且问责简单化,谁下来都在督察问责,而不是坐下来一起研究和解决问题。


3、目前所有的条件、待遇、薪酬政策都不利于人才流向基层、农村。中国的事儿往往不是个人主观上想要怎么干,也不是文件规定应该怎么干,而是实际出发,只能怎么干。想要怎么干、应该怎么干和只能怎么干,只能是第三步,从实际出发,也就是陈云同志说的,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实事求是是需要勇气的,有时候需要很大的勇气,我常常跟决策部门的同志说,决策最大的忌讳就是不懂装懂,或者说自以为懂得,实际上并不真懂。


在未来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经济主体,绝大部分仍然是民营、私营和合作经济,但是目前的上层建筑还只是适应原有的几十年前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民营经济的发展不匹配,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改革还在路上,改革任重道远


开会前我在走廊里看高淳区的介绍,除了三个核心板块以外,他们已经引进了五所高等院校,而且在未来的几年内总计要引进10所高等院校,这是一件不得了的宏大举措,具有战略眼光的宏大举措。面向未来,面向科技,面向年轻人,干的漂亮,向你们敬礼,谢谢各位!